文法修辭的考題裡,文法偏多,修辭偏少,所以大多數題目就算語感不好,大部分的學生在上完基礎的文法課程後,仍然可以有很明顯的進步。但是這多半是在選項的句子比較短的時候。考題裡面最多人有問題的地方,多半在於長句子的選項當中細微的不同上,沒有一個標準判斷的依據。因此沒有學過修辭的同學會非常吃虧,尤其是對於平常不太常寫作,使用的英文又都是口語的用法的學生,如果再加上沒有接觸過學術寫作的使用原則,會覺得”累贅的用詞”與”正式的用詞”看起來差不多。因此,課堂上在解題時,會需要針對何謂累贅,何謂不合語法,以及大多美國學生所不太瞭解的句型,做全盤的比較。就像身為中文使用者的我們,不需要去看中文怎麼用一樣,英文使用者的環境裡,也多半缺乏這類的基礎知識。
長期來看,當然是每天寫一些短文,或者心得感想,針對時事或者日常生活的主題為佳,因為這些東西在考試的時候都可以拿來舉例,只要剛好在平常有練習過,實際考試的時候就不必再浪費一次思考例子的時間。這種練習一方面也能夠減少寫作時平均下來所花的時間,並且增加整體的流暢度,以達到文章能夠具有一致性的原則。如果短期的時間就要考試,則需要先加強句型和文法,避免錯誤的增加為主,並且多背一些片語或者諺語,可以寫作的時候直接使用。雖然這樣的作法有時會讓上下文看起來有點制式化,也缺乏個人的寫作風格,但是總比錯誤百出,隨性所至,散亂架構的文章好。
解題的技巧雖然可以增加答題速度,但是有很多是純粹取巧,並非建構在完全理解文意的情況下來作答。因此,最理想的答題模式,應該仍然是逐題作答,讀完每個選項,並真正能充分瞭解題意,才填答案。這麼做的缺點是會讓閱讀題目時花比較多的時間,因此王道當然應該是設法增加自己的閱讀速度。平時靠做題來習慣考試方向和模式雖好,但是為了理解選項差別,反而閱讀速度會比平常更慢,沒有辦法達到增加速度的效果。因此,要多閱讀課外的長篇文章,社論,小說,雜誌,最好多涉獵各種不同的專業領域。 如果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就挑自己喜歡的興趣的主題也可以,每天固定找一篇至少一次約花10分鐘以上的閱讀量的文章,不查字典並強迫自己增加速度的去讀,慢慢的在一個月內就能夠看到效果,對於平常不閱讀的人來說,每天持續但是少量的閱讀會更能持續,也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