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考試情報和知識分享

2016年3月5日新制考試正式在美國本土上線,想掌握最新的考題方向?考試內容和題型嗎?菁英國際讓你時刻掌握不漏接,迎戰高分New SAT。

2017年10月7日SAT考情回顧分析

眾所矚目的10月份SAT考試總算全部落幕了,以過往的經驗來看,10月份的考試是許多早申班同學的前哨站,因此報考人數往往是最多的,題目的難度也是比較大的。而今年是否也是如此呢?菁英戰地情報官特別為大家同步帶來北美和亞洲的最新考情比較。

SAT考試【總體觀察】

  • 北美閱讀難度和前幾次亞洲考場難度相當,部分同學反映時間不夠用,題目做不完;而文法知識點考察的比較基礎,文章也比較容易懂。
  • 數學和寫作部分比較常規,大部分同學反映難度一般,數學部分若不粗心拿滿分應該不難,寫作也相對容易。
  • 這次考試的整體難度沒有像過往一樣偏難,所以College Board會根據每次考試的難度調整評分曲線,在考試題目比較簡單的情況下,相對容錯率會更低,此時更需要認真仔細了。

然而,此次北美地區的考試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

  • 美東的考試中閱讀出現了加試題。四部分結束後,閱讀加試20分鐘,16個題目,這是SAT改革後首次出現這種情況。
  • 數學加試在8月26日北美考試出現後,已慢慢成為常態。在紐約考試的考生回饋,數學加試(可用計算機)20分鐘。數學加試有可能會變成SAT的常態。

SAT閱讀測驗

Passage 1 小說類:

《北美考區》關於作者和叔叔去自家商店(墨水和鋼筆)看經營狀況,聽老闆講墨水和鋼筆的學問,進而延伸到人生意義,這篇文章跟亞太考區的小說選材有異曲同工之妙。

《亞太考區》亞太小說選自Barbara的Flight Behaviors。故事裡面母子兩位主要人物去郊區看蝴蝶,但兒子眼睛看不見,文章主要講解母親的一些內心思考。看來CB這次小說的選題,偏向性非常明顯,在亞太和北美傾向性一致。

Passage 2 社科類:

《北美考區》閱讀的第二篇依舊是社科類,主要講述有學者提出目前網路的廣泛使用會改變人類的記憶模式,並通過四組社會實驗佐證。

《亞太考區》社科類文章是「關於凱恩斯經濟學和佈雷頓森林體系相比較」,情報官認為與北美相比要難一些。第一段背景為二戰後大國開會建議佈雷頓森林體系重建國際經濟秩序,並提到了一個重要人物凱恩斯。第二段和第三段講解凱恩斯的觀點。第四段講解的是凱恩斯對於會議結果滿意。第五段講解的是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好處,中間一個轉折(此處出題),指出這個體系真正的支柱是美國。第六段講解的是19 70年代,美國通貨膨脹被迫貨幣貶值(此處出題),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

Passage 3 科學類:

《北美考區》講了一種魚(guppy)在實驗室環境和自然環境下,繁殖能力和後代生長狀態會受捕食者數量的影響,即捕食者越多,後代會越多,但重量會變小。

《亞太考區》亞太考區的第三篇科學文章關於(Gold in trees may hint at buried treasure),與北美一樣同屬「實驗結論類」文章,文章結構簡單和觀點清晰,算是較為簡單的文章題材。

Passage 4 歷史類:

《北美考區》北美第四篇的歷史和亞太考區依舊一致:關於女權和奴隸制,不同的是亞太考區是以雙篇的形式出現,北美是單獨文章,女權和奴隸制是歷史類文章比較鍾愛的題材。

《亞太考區》亞太的雙篇文章都是針對林肯總統任期(Lincoln presidency)的貢獻來討論。
第一篇文章的作者是著名的黑人人權運動家Frederick Douglass於1876的演講,演講核心為林肯雖然以不擴散奴隸制口號贏得了選舉,但是主要照顧白人的利益,沒有顧及黑人的利益,黑人的狀況甚至變得更糟糕。
第二篇文章作者是Booker Washington的演講,盛讚林肯是emancipator,benefactor of all,主要argument是林肯解放了黑奴,也讓白人自食其力,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Passage 5 科學類(雙篇):

《北美考區》北美第五篇是科學(雙篇),主要講述了抗體和抗原。第一篇講的是新抗體的研製比較困難,而抗原容易有抗藥性;第二篇講一種抗體研製的原理,本篇科學類文章難度總體適中。

《亞太考區》亞太考區則是關於海底地貌的選材,難度和北美差不多。海底地貌(Hills等)形成主要原因,以前理論核心是板塊運動(斷層fault)導致了這些地貌的形成。新理論是火山所致,火山又跟地球的軌道有關,軌道運動會引起潮汐海平面的變化,引起海地壓力變化導致火山。又因為地球的ice ages與軌道有關,所以現在的海地地貌能提示ice age。

此外,本次考試閱讀部分進行了加試,考察了雙篇科學,主要探討關於原始火星,其實是wet not warm 的假設。

SAT文法測驗

Passage 1:

《北美考區》國家為了緩解交通保護環境,促進大家使用公共交通,準備推行巴士免費政策,文章主要從經濟、社會角度討論這項政策的利弊。

《亞太考區》關於職業,互聯網對新聞工作者的影響。

Passage 2:

《北美考區》隨著數位相機的普及化,先前的拍照技術漸漸失傳。文章主要介紹目前某些攝影家依然會用wet plate photography,討論了這項技術的原理和利弊。

《亞太考區》對於犬科動物玩耍行為的研究,包含玩耍的種類和與族間競爭的聯繫。文章難度適中偏易。

Passage 3:

《北美考區》主要講解城市建築師的underground work。

《亞太考區》美國每四年進行一次總統選舉,競選成為焦點話題,候選人會進行「辯論」,但這對改變人們的投票而言影響較小。

Passage 4:

《北美考區》暫缺

《亞太考區》文章講述兩兄妹及他們的寓所在法國先鋒派藝術時期對藝術界的影響。難度適中偏難。

SAT數學測驗

數學部分難度適中,與往常題目難度持平,沒有所謂簡單很多。所有知識點和平時訓練的完全一致,沒有太過冷門或太偏的知識點出現。比較突出的是考了多題「兩條線交點」的題目,有兩條直線也有直線跟曲線的交點。「截距」的考察也很多,有考察截距的值、也有經典的截距實際意義考察。另外還有兩道關於「二元一次方程有無數解和沒有解」的情況。

涉及到的知識點:
  • 三個函數的交點問題(圖像題)
  • 不等式組的最優解和可行域(圖像問題;實際問題)
  • 複雜圖像的平移問題
  • 參照方程式的恆成立和恆不成立問題(考了四題)
  • 二次函式定義和頂點、交點式
  • 指數的定義
  • 相似三角形
  • 虛數的定義和計算
  • tenth、hundredth的四捨五入
  • 單位換算

SAT寫作測驗

作文部分的閱讀難度不高,相對還是比較好寫的。
文章來源:Lighten up, Sir David. Our wildlife is safe
文章作者:Matt Ridley
Prompt: How does Matt Ridley build on his argument that human population do not have adverse effect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future?

考試文章原文如下:
Lighten up, Sir David. Our wildlife is safe
By Matt Ridley Sep. 12, 2013, The Times

Publicising his imminent new series about the evolution of animals, Sir David Attenborough said in an interview this week that he thought a reduction in human population during this century is impossible and “we’re lucky to be living when we are, because things are going to get worse”. People will look back in another 100 years “at a world that was less crowded, full of natural wonders, and healthier”.

His is a common view and one I used to share. He longs for people to enjoy the open spaces and abundant herds of game that he has been fortunate enough to see. To that end he thinks it vital that there should be fewer of us.

Ever so politely, I would now passionately disagree with the two premises of his argument. It’s actually quite likely, rather than impossible, that population will be falling by the end of this century and it is also quite likely that the people alive then will have lots more wilderness to explore and wildlife to admire than today.

The rate at which world population grows has roughly halved from more than 2 per cent a year in the 1960s to roughly 1 per cent a year now. Even the total number of people added to the annual population has been dropping for nearly 30 years. If those declines continue, they will hit zero in about 2070 — not much more than 50 years from now. In recent decades the birth rate has fallen in every part of the world. Fertility in Bangladesh has fallen from nearly 7 children per woman in the 1960s to just over 2 today; Kenya from 8 to 4.5; Brazil 5.7 to 1.8; Iran 6.8 to 1.9; Ireland 3.9 to 2…

Europe, Asia and Latin America have already gone through this transition and most countries are producing babies at or below replacement rate of 2.2 per woman, at which population stabilises (without immigration). Africa, for so long written off as a special (basket) case, is following suit almost exactly. For this reason alone, I suspect the world population will stop growing and begin to shrink even earlier than 2070 and almost certainly within this century. But even if it does not, there is good reason to reassure Sir David that our great grandchildren will have more wildlife to look at than he has had.

An ingenious study by scientists at Rockefeller University in New York has recently calculated that even with population continuing to grow, and even with people eating more food and especially more meat, we have almost certainly already passed “peak farmland”, because of the rate at which fertilisers are improving yields. (Or we would have done if not for biofuels projects.) We will feed nine or ten billion people in 2070 from a considerably smaller acreage than we need to feed seven billion today.

Land sparing is already occurring on a grand scale. Forest cover is increasing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from Scotland to Bangladesh. Wildlife populations are booming in Europe (deer, bears, boar, otters), in the polar regions (walrus, seals, penguins, whales) and North America (turkeys, coyotes, bison, geese) and this is happening fastest in the richest countries. According to one recent report, animal populations grew by 6 per cent in Europe, North America and Northern Asia between 1970 and 2012, while shrinking in tropical regions. There is almost a perfec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verity of conservation problems and poverty, because the richer people get, the less they try to live off the land and compete with nature — the less they seek bushmeat and charcoal from the forest.

Once again, Africa may spring a pleasant surprise.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 agricultural yields in Africa hardly budged while they doubled or quadrupled in most of Asia. That is almost entirely down to a dearth of fertiliser and it is beginning to change. If African yields were to rise, the acreage devoted to farmland globally would start to fall even faster, releasing more and more land for “re-wilding”. The great herds and flocks that so delight Sir David would reassemble in more and more places. The happy conclusion is that making people better off and making nature better off are not in opposition; they go hand in hand.

3分鐘菁英國際為你剖析新SAT全球首考

菁英戰地情報官最炙手可熱的第一線報導,閱讀、文法、數學題型大解析

第一場「新制SAT測驗」已在2016年3月5日於美國本地舉行,這場改革後的全球首考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關注。為了保護整個改革後的考試制度,甚至在考前一週,主辦單位CollegeBoard臨時將部分已報名的「大齡考生」的考試日期推延至5月,由此可見主辦單位對於這次新制考試的改革,無論是在考試內容、形式與機制上都做出了很大的改變。 據3月5日首場考試的考生反應:新制SAT和ACT兩個考試在文法方面非常像,就整體而言,閱讀與寫作比ACT要簡單兩個等級。 接下來我們就帶大家一一瞭解新制SAT首考的整體情況:

A
閱讀部分

1.閱讀量增多

在考生的回饋中,都反應了整體考試的閱讀量太大、做題時間不足的窘況。其中閱讀、文法甚至數學的閱讀量都有增加,所以同學們在準備時,一定要同時訓練作答速度,每次練習都必須為自己計時。另外,「增加字彙量」及「理解長難句」更是加快閱讀速度的不二法門。

2.閱讀難度增高

首考的閱讀難度比官方指南要再難一些,所以同學們練習時不能只侷限在官方指南中的題目而已,平時也要多接觸難度較高的文章,例如我們掌握到首考的文章出自於「Science雜誌」、「Nature雜誌」、「Perspectiveon Psychological Science雜誌」等,這些都是準備時很好的素材。另外還有同學反應圖表題變得更難了,不像官方指南中的圖表題這麼容易,只是簡單的讀讀數據,首考中的圖表題還要結合文章進行理解。因此建議同學們對圖表題須進行特別訓練。

3.出現新題型

這次考試在雙篇閱讀中出現了新題型:
  • The author of passage 1 thinks that _______, the author of passage 2 thinks that _________. 這種類型的題目是官方指南中沒有出現的,但是和官方指南中雙篇的:
    • 第一篇和第二篇共同探討某某主題或觀點;
    • 第二篇支持或反對第一篇的某個觀點;
    • 第二篇和第一篇具有什麼關聯性

    與這類型的題目相似,需要同學們把握兩篇文章作者的核心論點。

  • What is the feature of the passage? 這類題目也是官方指南中沒出現過的,此種類型的題目需要同學們對全篇內容有十足瞭解,建議把這類題型的題目放在最後再作答。

B
文法部分

1.文法難度與官方指南相似

這次考試的文法難度和官方指南差不多,與閱讀部分相比難度小很多。但是考試題目上做了調整,主要增加了篇章類題目的數量,提高瞭解的難度。 另外,這次考試的出題方式相對分散,增大了閱讀量,幾乎要對整篇文章進行精讀,這對同學們的閱讀速度也是挑戰。

2.題型變化

  • 新增「兩個或以上的圖表對比題」 和閱讀一樣,文法的圖表題也提升了難度,還加入了多個圖表對比的題型。因此同學們在準備時千萬記得要多練習圖表題,考試時必須仔細閱讀題目的要求及圖表中的橫縱坐標、圖例等資訊。
  • 增加「篇章類題目數量」 根據同學們的回饋,這次文法考試中篇章類的題目明顯增加,估計佔總題數的50%之多,並且有很多選項的意思接近,很難採取刪去法。由此可見,新制SAT更著重於文章結構的考察,關鍵在於考生必須掌握轉折語(transition)、段落結構和句子之間的邏輯。

C
數學部分

1.數學難度

數學測驗在可用計算機的Section 4中,難度沒有想像中的深,但在禁止使用計算機的Section 3難度卻增加了,有同學反應難度已接近SATII的數學考試。

2.數學考察重點

新制SAT數學部分「代數( Heart of Algebra)」的出題比例偏高,佔整個考試的1/3,而這些代數知識都是亞洲學生熟練的內容,關鍵在於背好單詞即能輕鬆應對。 但是應用題變多了,題目敘述非常長,甚至長達6-7行,呼應前面提到的「閱讀量增加¬」,也包含在數學當中,所以加快閱讀速度、看懂題目,迅速找到題目中有用的資訊,都是在練習數學時必須要提升的能力。

另外,新制測驗增加了統計類的題目,有考察到probability(概率)、linear regression(線性回歸) 等統計學的知識。這是我們比較欠缺的部份,練習時也要特別訓練。

New SAT亞太區首考重點,菁英SAT考試大神一秒幫你解破

繼3月5日於美國舉行眾所矚目的全球首考之後,5月7日亞太地區也首次掀開了新制SAT的神秘面紗,正式與大家見面。我們現在就來分析亞太區首考的整體狀況!

SAT全球首考 V.S. 亞太區首考

綜觀這兩次的考試,亞太區首考的整體難度沒有3月份美國首考來的高。或許為了安撫廣大考生不安的情緒,亞太區首考的題目難度適中,和官方指南的程度相符,題目部分也不似3月份的考試,沒有什麼特別刁難的題目。題型和數題的配置也如同官方指南,沒有意外的驚喜,而3月份的全球首考之前也和大家分享過,出現了官方指南沒有的題型。

雖說亞太區首考整體考試四平八穩,但考生們也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別忘了全球首考的難度超越了官方指南,若單單只用官方指南來準備考試,肯定不夠!而且新制SAT至目前為止只考過了兩次,整體考試的發展仍有待觀察,準備應考的同學仍需上緊發條。

Section 1:Reading Test 閱讀整體分析

此次總體難度並不高,和官方指南的難易度差不多,且出題方式平穩,沒有刻意刁難的陷阱題出現。

  • 整體題目:以作者的立場與角度出發,重點考察文章與題目之間的連結性,是否可以從文章中找出對應點。
  • 主旨題:每篇文章皆有1題,均為全文主旨,此次未考段落主旨。
  • 字彙題:平均每篇1~2題,偏簡單,以考察「字義」為主。然而要特別留意的是:考察的雖是一般熟悉的字彙,但卻是較不常使用的意思,所以未來學習單字時,不可以只背常見的字義。
  • 修辭作用題:這次出題平易近人,可算是送分題。但是要結合文章內容,一題一題回到文章對應之處,比較容易排除干擾的選項。
  • 圖表題:資訊內容比較豐富,但若能定位出關鍵訊息,答案並不難。
  • 推理題目:出題頻率較少。此題型也是可以在文章中找到清楚的脈絡線索,只要不亂陣腳即可找出題目的出處。當然,仍有一題屬全文推理,但仍不難,只要清楚定位文章,先排除不可能的選項,答案就呼之欲出。
  • 實證題:每篇約有2題,難度中等,與官方指南相似度極高,上下緊密結合,不像3月北美首考,題目會與前一題脫節。
  • 互聯題:出現在雙篇對比文章中,共有2題,只要掌握兩篇文章作者的觀點,其實並不難。

Section 2:Writing and Language Test 文法整體分析

文法測驗整體而言是比較容易的,和官方指南提及的重點一致。但文章的考察更著重於全篇內容的掌握與上下文之間的關係。而語法的重點主要包含時態、標點符號、主動詞一致、固定搭配等;圖表題相較官方指南出題變為更為靈活,須結合上下文語境來進行解答,句子之間的銜接與彼此的邏輯關係,此類題目比例提高,所以在答題過程中會覺得時間較為緊迫。

  • 句子結構的考題仍佔有很大的比例。
  • 很多考生認為考察「標點符號」是個難度較高的題目,但標點符號的考察幾乎都會與句子結構結合在一起,例如「平行對稱」或「限定、非限定形容詞子句的邏輯及語意區別」。這次考試也考察到「破折號做插入語的用法」與「逗號、分號的區別」。
  • 圖表題只考了1題,出現在第三篇文章中,並且以「句子插入」的考法出現,值得一提的是:以此題為例,句子是否能正確插入須結合文章和圖表的資訊,若資訊不符則不可。
  • 第四篇文章的合併句子題目和選項非常長,四個選項、每個選項的描述都超過六行,一個題目相當於一小篇文章。
  • 「排序題」和「句子插入題」有出現幾題。

Section 3 & 4:Math Test 數學整體分析

新SAT數學相較於舊制SAT的難度已明顯提高,除了考察的知識點範圍較為廣一些,另一方面是很多題目的英文敘述變長了,對考生的英文閱讀能力要求提高,並且很容易陷入文字陷阱裡。

另外,官方指南中對於「代數」引入了「餘式和因式定理」的考察,而「統計學」大幅增加,不只提高了「資料分析」與「最適合直線(曲線)」的難度,同時也新增「標準差(只考概念、不考公式)」、「抽樣」與「實驗」等內容。此次考試中已經出現「實驗」與「最適合直線(曲線)」,相信未來的考試,其他的概念也將陸續出現。

ETS美國大學理事會從未公開過的SAT考試真題大公開

菁英SAT為您掌握最炙手可熱的考情資訊

新制SAT亞太區首考於5月7日正式亮相。雖然ETS防堵新制SAT考題外洩,有著比FBI防範恐怖份子來的嚴格,但為了廣大SAT考生的福祉,菁英戰地情報官仍在最火的時間,帶回最炙手可熱的考情資訊,再次成功吹起勝利的號角!菁英絕不藏私,真題回顧大公開!

Section 1:Reading Test

文章1
文學類 / 文章難度:★★★★

此篇文章出自「Nawabdin Electrician

  • 文章概要:一名農場工人Nawab感嘆自己的美好青春奉獻在農場的辛勤工作上,如今年邁加上各種工傷,因此向農場主人提出辭呈。那年農場豐收,農場主人心情大好並感念他的辛勞,因此買了一輛Honada 70摩托車,以滿足Nawab的願望。而Nawab自從有了這台機車後,地位也開始提升,並有更多的時間可以陪伴他的家人。
  • 解析:比起3月份的全球首考,這篇小說簡單許多。3月份的小說引用「插敘法」,容易使讀者產生混淆。而此篇小說首先刻劃人物的性格,之後描述一件具體事情來突顯他的性格,若能將人物性格、事件的起因、經過與結果掌握好,整篇文章閱讀起來將容易理解。而題目難易適中,主旨題和細節題若能理解文章鋪陳則不難;字彙題都是熟悉的單字但相對較為不常見的意思,若結合上下文還是不難得出正確答案;兩道實證題的混淆性不高,因此也不容易失分。
文章2
社會科學類 / 文章難度:★★

此篇文章描述媒體的作用,主要為新聞在現代社會的意義。此篇文章搭配圖表。

  • 文章概要:一開頭講述公共媒體不同於私人資訊傳播,並引用幾個例子來說明公共媒體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影響力。而現在新聞面臨點擊量或相關利益集團的壓力,開始加入許多主觀評價或是扭曲事實,使得現在新聞的公信力和可信度越來越低,從新聞瀏覽和網路流量即可看出。這個現象促使大家反思,應以客觀的角度,還原真實、中立呈現。而圖表則是反應人民自60年代對新聞有80%的信任度,之後信任度逐漸降低,一直到現在只剩20%。
  • 解析:文章難度與官方指南相符。文章結構清楚、文字流暢,雖然內有幾句長難句容易干擾考生的閱讀與理解,但理解上下文仍可以克服這個困難。題目可以順利地定位文章出處,主旨題、字彙題與推理題都非常容易,而實證題也未超出一般的理解範圍。
文章3
自然科學類 / 文章難度:★★★

主要說明「花的香氣容易招蜂引蝶,為自己繁衍後代,但若香味太濃,是否同時也會招來害蟲」,因此展開實驗尋找答案。

  • 文章概要:文章中對於實驗的思路與過程有詳細的講解,包括如何利用人工授粉來增加花的香味,並採「實驗組」與「對照組」各自的實驗變因與經過。實驗結果顯示:人工授粉未必能招來更多的蝴蝶與蜜蜂,因為害蟲也會同時增加,使得蜂蝶不敢靠近。
  • 解析:文章難度同樣與官方指南相符。結構清晰且邏輯嚴謹,文章本身難度不高,但實驗步驟與內容相對複雜,考生必須要清楚搞懂。且題目與選項的設計較有陷阱,主要考察考生對於文章的精讀能力。
文章4
歷史類 / 文章難度:★★★★

此為「雙篇對比文章」:第一篇出自美國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ln)的演講稿「Address to the Young Men’s Lyceum of Springfield 」第二篇選自美國作家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的「 Civil Disobedience

  • 文章概要:第一篇林肯總統的演講中強調:革命先烈為憲法與法律付出鮮血和生命,法律神聖不可違背。雖然有些法律在某特定時期或情形下有問題,但也必須訴諸合法的途徑修正,否則社會將會失去秩序。 第二篇文章作家梭羅則強調對於不公證或不合時宜的法律,就應當機立斷反抗,避免更多人受到傷害。
  • 解析:兩篇文章的觀點非常明確,考生能夠非常迅速分辨作者在態度和立場上的差異。題目類型和題數分配和官方指南一致,也沒有特別刁難的陷阱題。雖然題目難度不高,但兩篇文章長度較長,在有限緊湊的考試時間壓力下,要完成兩則長篇閱讀並且回答問題,對於閱讀速讀較慢、單字量和理解力不足的考生而言,則非常容易失分。對於長篇閱讀的速讀訓練、耐力訓練,在平時就必須多加練習。
文章5
自然科學類 / 文章難度:★★★

此篇文章講述太陽能板的發展現狀良好,但面臨最大的問題即為成本太高。此篇文章還搭配兩個圖表:第一個圖表:目前各類發電方式產量的比較;第二個圖表:太陽能發電產能的增長趨勢,與美國平均電力的消耗水準;在2020年,太陽能就可完全滿足人類的需求。

  • 文章概要:一開頭介紹了太陽能發展的現狀,但也面臨成本太高的問題。文章繼續探討如何透過技術創新降低費用,並介紹目前最新的成果與效能。然後講述一個科學家提出了新的方法,利用silicon (矽)來製造太陽能板,提高吸熱能力。注意這裡有個細節,他的做法並非新的理論,而是舊的理論的具體作法。而最後一段則指出了目前的技術挑戰與瓶頸。
  • 解析:文章結構清楚,內容簡單,邏輯關係嚴謹,觀點也非常明確。而題目部分容易從文章中找出線索進行回答,主旨題、推論題、實證題都很簡單,只要文章結構掌握得宜,難度不高。唯有文章中出現許多科學上的專有名詞,容易混淆考生的閱讀,且兩篇圖表之間的對應關係有些難度。

Section 2:Writing and Language Test

篇章1
自然科學類
  • 標題:水汙染的實驗與處理
  • 文章概要:加拿大科學家提出人為排放含磷物質到水中,導致水質營養化而水藻叢生,環境遭受破壞。為使民眾和機構正視此問題,科學家採用「還原復刻法」,透過模擬實驗找出問題成因,並且警告眾人隨意排放含磷物質對於環境的傷害,此舉已引起政府和和社會的關注。
  • 解析:此篇文章句型結構中規中矩,用字遣詞平穩,難度適中。
篇章2
人文學科
  • 標題:比薩斜塔
  • 文章概要:比薩斜塔歷經歲月,越來越傾斜,幾乎面臨倒塌的危機。政府曾兩度試圖修復斜塔,卻徒勞無功,比薩斜塔岌岌可危。後來出現了一個土木工程學家,憑著專業的技能,利用「挪沙法」,將斜塔底部的沙土一點一點的移走,終於解除了斜塔的危機。
篇章3
職業相關
  • 標題:人口暴增與醫生短缺危機
  • 文章概要:隨著人口的激增,對於醫療需求也越來越多,但卻面臨醫生短缺的問題。為解決此一問題,現在正積極培養PA (physician assistant),也就是醫護助理。他們接受專業的訓練,能夠代替醫生完成許多工作,且培養PA的時間和金錢成本較低,也能減少病人的開銷。
  • 解析:此篇文章搭配圖表,對於文章結構的邏輯所考察的點非常多。
篇章4
社會科學類4
  • 標題:超級英雄的黃金、白銀與黃銅時代
  • 文章概要:電影和漫畫的發展都必須順應每個時代的潮流,以符合民眾的期待與口味。黃金時代(Golden times)的英雄完全不是人,他們可以跑得比車快、徒手舉起火車,但現已從黃金時代來到了白銀時代(Silver times)。白銀時代的英雄更貼近現實,需要面對很多的社會問題,他們本身是人類,在肉體與心理層面都會收到傷害。而黃銅時代(post modern)是接下來我們該迎接的時代,但似乎不如白銀時代轉型的那麼成功。
  • 解析:著重基本的文法知識、單複數、標點符號的用法等考察。

Section 3 & 4:Math Test

這次考試的知識點範圍包含:算數、代數、邏輯推理、一元二次方程式、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三角函數、不等式、圖表計算題,以及圓、拋物線、統計基本常識、百分比增減題。

SAT課程 立即預約諮詢

菁英SAT考試教育中心 服務據點

立即預約諮詢